希伯来人、以色列人、犹大人、犹太人的区别
文章来源于网络
希伯来人、以色列人、犹大人、犹太人的区别
希伯来人、以色列人、犹大人和犹太人大体上指的是同一个民族,只是在该民族的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叫法,其中也包含些微的差异。
犹太人原来是居住在阿拉伯半岛的一个游牧民族,最初被称为希伯来人,意思是“渡河而来的民”。根据圣经《旧约》记载,他们的远祖亚伯拉罕原来居住在苏美尔人的乌尔帝国附近,后来迁移到迦南(今巴勒斯坦一带)。他有两子,嫡幼子以撒成为犹太人祖先,而其与侍女夏甲所生的庶长子以实玛利的后代就是阿拉伯人。《古兰经》中也承认亚伯拉罕是阿拉伯人的祖先。
以色列人的名称是希伯来人征服迦南的过程中开始出现的。据《创世记》载,希伯来人的第三代祖先原名雅各。一天夜里,雅各与天使角力,获胜。天使说:“你的名,不要再叫雅各,要叫以色列,因为你同神同人较力,都得了胜。”从此雅各便以“以色列”为名,意为“与神角力取胜者”。后来,雅各娶妻纳妾,共生了12个儿子,并发展成12个部落,统称“以色列人”。
到了公元前1025年,以色列人建立了统一的王国。公元前933年,统一王国分裂,北方10支派组成北国以色列,南方的犹大支派与便雅悯支派组成南国犹大。公元前722年,北国为亚述所灭,10个支派或流散异邦,或为外族同化,史称“失踪的10个支派”。
据《圣经》记载,雅各弥留之际在预言其后裔的未来时曾说:“犹大啊,你弟兄们必赞美你,你手必掐住敌人的颈项,你父亲的儿子们必向你下拜。万民都必归顺。” 这就借雅各之口预言了犹大支派的兴盛与延续。
公元前586年,耶路撒冷沦陷,南国犹大国灭亡。以色列人沦为“巴比伦之囚”。在流放的过程中,他们的生活习惯、民族意识和宗教感情与当地人迥然有别。波斯帝国消灭巴比伦后,犹大人被允许回国重建耶路撒冷圣殿,以后犹大国相继沦为希腊和罗马帝国的属国。最终因起义反对罗马人,公元前70年耶路撒冷被罗马大军攻破,圣殿被拆毁,犹大人被迫流落到世界各地,开始自称为犹太人。
“犹太人”(Jew)来自希伯来文“犹大”(Judah)一词的希腊文与拉丁文译名 ( 即“犹大”(Judah)是希伯来语,“犹太”(Jewish)是希腊语,两者是同一个词的不同翻译。公元前586年,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攻破耶路撒冷,犹大亡国。犹大地区先后被巴比伦、波斯、希腊、埃及、叙利亚统治。受希腊文化的影响,希伯来语的“犹大”渐渐转化为希腊语的“犹太”。但“犹太”包含的范围不一样,多数仅指原犹大地(今巴勒斯坦南部地区),有时也指古以色列人占有的整个迦南地区。由于《旧约》用希伯来文写成,所以,《旧约》中没有“犹太”一词;《新约》是用希腊文写成的,所以多用“犹太”一词,偶见“犹大”。公元前后,犹太已经成为罗马的一个行省,彼拉多任该地区的巡抚。耶稣被订十字架时,所挂牌子上写着“犹太人的王”。(太3:4;可13:14;路1:5;太2:1;约19:19-21;徒2:9等)于是犹太人与希伯来人、以色列人一脉相承,沿用至今,成为对这个民族的统称)。最初只是希腊、罗马人对犹太人的蔑称,后逐渐为世界通用,失去贬义,凡以色列民族留存下来的后代均称为“犹太人”。
拥有高度自主权的犹大国被西方的入侵者称为“犹太人之邦”,即犹太地,只是罗马帝国的一个行省。对这块帝国的领地,罗马皇帝仍然担心那里的“犹太性”会有所发展,故而采取了一项看来是表面的但却具有实质意义的措施: 皇帝哈德良把这个行省的名字由犹太地改为巴勒斯坦——很显然,其目的是为了让人们忘记这块土地与犹大国民之间的联系。
正是这一看起来也许是不经意的命令恰恰说明了犹太人在文化主流和种族渊源上的继承性,反而提醒了人们:这块土地与犹太民族密切地联系在一起。